5 min read

ONDO Finance 研究

在這邊分享截至 2025 年 7 月 16 日對 ONDO Finance 的研究心得。

再次審視 ONDO

若要用一句話形容加密市場的「下一個敘事」,恐怕非 RWA(Real-World Assets) 莫屬:

  • 鏈上美債代幣化
  • 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
  • 美股的代幣化

正快速把傳統金融的龐大流動性引進加密世界。在這波浪潮裡,Ondo Finance 憑藉「機構級 + 監管牌照」策略,成為 TVL、話題度都僅次於貝萊德 BUIDL 基金的明星項目,而其治理代幣 ONDO 也因估值折價而被視為「尚未點火的藍籌」。

主要催化:CLARITY Act

美國「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 of 2025」(H.R. 3633)已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完成修訂並送出報告,朝兩院表決邁進。

法案若最終落地,將為「數位商品」與「證券」劃清監管分工,被市場視為 RWA 合法化的最後一塊拼圖。

與此同時,傳統資管巨頭的配置權重正迅速上調──BlackRock 的 BUIDL 美債基金年初至今已突破 10 億美元 AUM,並公開透露長線組合可望納入 5–20% 私募/代幣化資產。當資產池從 3% 擴至 6% 乃至兩位數百分比時,鎖倉效應將直接壓縮可流通籌碼,提高優質 RWA 代幣的定價中樞。

Ondo Finance 的商業模式

把「貝萊德 + 納斯達克」搬上鏈。

  • 產品線:OUSG(短債)、OMMF(貨幣市場基金)、USDY(收益票據) 24/7 開放申贖,每日計息;AUM 已破 14 億美元,是鏈上僅次於 BUIDL 的第二大美債池。
  • 積極的技術佈局:
    • 併購 Strangelove,補齊自研鏈與模組化基礎設施。
    • 併購 Oasis Pro,一次性收編 SEC 監管的券商、ATS 與過戶代理牌照,為代幣化美股鋪路。
  • 多鏈擴張:OUSG 已接入 XRPL,可用 Ripple 新穩定幣 RLUSD 一鍵申贖;企業端則透過 Mastercard MTN 介面接入 RWA。

這套「產品 + 技術 + 牌照」三明治,使 Ondo 擁有類似傳統資本市場「發行 → 結算 → 交易所」一條龍的能力,也讓 ONDO 在競爭激烈的 RWA 叢林中脫穎而出。

生態擴張

7 月初,Ondo 與 Pantera 宣布共同設立 2.5 億美元的 Ondo Catalyst 基金,投資重點鎖定 RWA 基礎設施與新興市場債券代幣化專案,額外為 ONDO 帶來早期項目分潤與協議費用來源。

經濟模型

  • 治理權:ONDO 持幣者可對產品費率、鏈上參數投票,決定回購與銷毀節奏。
  • 收益共享:協議預留 40% 手續費給質押者;年度回購-燒毀目標 8–12%。

這使 ONDO 的價值捕獲邏輯不只停留在治理層,而是向「權益+現金流」的類股權敘事靠攏。

價格現況

ONDO 報 0.95 美元,流通市值約 30 億美元,FDV 9.5 億美元;相較 2024 年底歷史高點 2.14 美元已回落逾五成。

Redstone 報告顯示,RWA 總鎖倉已突破 240 億美元,兩年複合增長率超 380%;若僅以 TVL 對比市值,ONDO 的 MCap/TVL 仍低於同類頂級項目平均值,反映其高 AUM、低流通籌碼尚未被市場完全定價。

短期超賣

近三日 RSI(6) 曾低於 15,價格數度刺破 Bollinger 下軌;然而每當跌至 0.89-0.90 區間即出現放量承接,顯示長線買盤正在分批吸收。若 CLARITY Act 或宏觀數據釋出利好,突破 0.92-0.94 美元區間可望轉為小時級別多頭;反之失守 0.89 美元則需警惕回測 0.69 深坑。

短線交易者可把 0.898 設為嚴格止損。

風險與利多事件

潛在利多

  • CLARITY Act 通過 → 合規敘事升級、機構資金快速流入;樂觀情境推估 1.65 美元。
  • Mastercard / Ripple 等傳統渠道導流,打開非加密原生用戶。

主要風險

  • 法案卡關或延期,導致 RWA 敘事降溫。
  • 整體市場風險偏好下降,資金重回 BTC / Meme 幣。
  • 代幣解鎖與團隊激勵計畫帶來的短期賣壓。

可能路線(從悲觀到樂觀)

  • BTC 回落,法案拖延
  • RWA 成長延續
  • CLARITY Act 獲參院快速通過
  • BlackRock 等機構增配至 6 %以上
  • 美股/新興債等 RWA 全面開閘

結語

在「機構級 RWA」這條賽道裡,Ondo Finance 已透過併購與多鏈合作把「產品 + 技術 + 牌照」全部整合到位,加上 2.5 億美元生態基金護航,基本面可謂集齊「監管、技術、資金」三大籌碼。

ONDO 眼下的估值折扣與低流通率,讓它同時具備價值投資與事件驅動的雙重敘事;而 CLARITY Act 的立法動態,則像點火線般決定這顆火箭何時升空。無論你是長線布局或短線快打,紀律風控、動態調整仍是穿越高波動市場的不二法門。

本文僅為研究分享,並非任何投資建議,請務必 DYO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