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min read

美國 Crypto Week 三大法案誰利好?

美國 Crypto Week 三大法案誰利好?

(約 10 分鐘閱讀)

為何今年夏天要一次審三案?

眾議院把 7 月 14–18 日訂成「Crypto Week」,原因很直接——市場已長期抱怨「監管真空」:

  • SEC 與 CFTC 打架,企業無所適從
  • 穩定幣量體破 1 600 億美元,需要聯邦級遊戲規則
  • 保守派擔心零售 CBDC 讓政府看光你的錢包

因此,議員乾脆把三份重量級法案打包上桌:

  1. GENIUS Act:建立穩定幣單一聯邦牌照
  2. CLARITY Act:劃清「證券 vs. 商品」監管分工
  3. Anti-CBDC Act:禁止聯準會發行零售 CBDC

GENIUS Act

💡
穩定幣要「像銀行、但更透明」
  • 1 : 1 儲備:現金、Fed 存款或一年期以內美債全額備付。
  • 牌照制度:OCC 核發,全國統一執照;流通量破 5 億美元即升級聯邦監管。
  • 監管分工:OCC 發照、Fed 盯流動性、FINCEN/FDIC 管 AML 與消保。

立法里程碑

  • 6 月 17 日:參議院以 68-30 跨黨大比數通過,為史上第一部闖關成功的加密法案
  • 7 月 16 日:眾院原本程序投票翻車,川普深夜「勸票」後,第二次投票 217-212 過關,正式進入實質辯論
  • 若眾院本週內完成表決,GENIUS Act 將直接送白宮

市場已押注「穩定幣 2.0」即將啟動。


CLARITY Act

💡
終結 SEC 和 CFTC 的監管羅生門
  • Digital Asset vs. Digital Commodity:先看「功能性」再看「去中心化程度」,滿足條件者歸 CFTC。
  • 180 天註冊制:交易所、經紀商、託管人必須向 CFTC 報到,落實資本適足、客戶資產隔離。
  • DeFi Safe-Harbor:早期去中心化協議可獲有限豁免,降低開發者法律風險。

金融服務委員會與農業委員會已在 6 月以 32-19 闖關成功,但院會投票仍未排定,最快 下週才可能登場。保守派要求把 Anti-CBDC 綁在一起,導致時程拉長。


Anti-CBDC Act

  • 禁止 Fed 直接向個人發行 CBDC,也不得繞道商業銀行。
  • 未獲國會授權前,任何零售 CBDC 試點都屬違法。
  • 推動者:Tom Emmer、Ted Cruz;獲銀行公會與保守派智庫背書。

該案原本只是獨立議題,現在成了說服黨內強硬派「放行其他兩案」的交換籌碼。


誰會受惠?

以下為敘事性推估,僅供風險自負的市場觀察,非投資建議。

GENIUS Act → 美元現金流

  1. 聯邦牌照的最大贏家
    • Circle (CRCL):參院通過翌日股價跳漲 33%,本週再因眾院規則闖關續漲 17% 至 ≈ 228 美元,市值直逼 800 億。
    • PayPal (PYPL):自家穩定幣 PYUSD 可直接升格「國家穩定幣託管信託」,拓寬全球商家收單路徑。
    • 大型託管銀行(J.P. Morgan、BNY Mellon)與地區銀行的信託部門:拿下 OCC 執照門檻最低,自帶 KYC/AML 基礎,最快吃到企業客戶托管業務。
  1. 固定收益市場的意外受惠者
    • 1:1 儲備 +「國債可計入」 → 渣打銀行估計 2028 年穩定幣供應可達 2 兆美元,若 40% 放在 T-Bill,意味 3-5 千億美元 會短期灌入美債,壓低 3M-6M 票息。
  1. 鏈上應用的次級拉力
    • Maker (MKR)、Curve (CRV):儲備透明化使去中心化穩定幣定位由灰市替代→收益疊加層,吸引機構 DAO 參與。
    • 跨境支付 / 供應鏈 FinTech(Wise、Stripe Treasury API)將 USDC 當「即時美元」結算,降低 FX 與截留成本。

CLARITY Act → 交易基建與 DeFi

  1. 中心化交易所(CEX)
    • Coinbase (COIN):規則通過當日股價收漲 4%,分析師上調目標價至 421 美元,理由是「KYC/註冊成本可精算,保險公司終於能批保」。
    • Kraken(未上市):準備文件中直接援引 §404 註冊條款,估值私募談判由 28 B → 35 B 美元。
  1. 去中心化金融(DeFi)與公鏈原生資產
    • UNI、AAVE:Safe-Harbor 免責把「Code is Law」模型從模糊地帶拉回合法範疇,預計 TVL 回升行情領漲治理代幣。 CoinDesk 媒體則將 CLARITY 列為「機構進 DeFi」最大催化劑之一。
    • ETH、SOL、LINK:若 CFTC 成為主要監管方,期貨/現貨 ETF 產品擴容帶動槓桿需求。Altcoin 指數本週已跑贏 BTC 7 個百分點。
  1. RWA 相關—美債和貨幣基金,鏈上 T-Bill 已達 75.5 億美元
    • Ondo USDY → Sei:低 gas、秒級結算,專攻機構做市。
    • BlackRock BUIDL:首支公鏈貨幣基金,募資破 10 億美元,用 USDC 即可申購。
    • ONDO 代幣捕捉整個平台管理費;
    • 若 GENIUS Act 通過,穩定幣發行人勢必加碼 T-Bill,帶來持續買壓。
  1. RWA 相關—私人信貸和供應鏈融資
    • Centrifuge(CFG):與富達資產合作,將 4.08 億美元資產上鏈,佔整體 T-Bill 市場 5.4%。
    • Maple(MPL) 與 Goldfinch(GFI) 在新法下可直接把借款人 KYC 與證券註冊留給流動性提供者,協議本身只負責撮合,法律風險大幅下降
💡
風險提醒:此類資產受違約率影響,需評估底層信用審查品質。
  1. RWA 相關 — 收益聚合
    • MakerDAO Spark(SPK):把 DAI 透過 Spark Liquidity Layer 佈局 RWA,官方路線圖預計 2026 年前把 50 億美元導向代幣化債券。
  1. 合規週邊服務
    • Anchorage Digital、BitGo:託管人須在 180 天內向 CFTC 報到,具備「合格託管」執照的機構直接升級為指定保管庫。
    • 鏈上監管科技(TRM Labs、Chainalysis):新法要求交易所「即時監控與報送」,合規 API Suite 需求爆量。

Anti-CBDC Act → 比特幣與隱私賽道偕漲

  1. 比特幣(BTC)
  • 「政府不發零售 CBDC」訊號強化 BTC 作為「數位黃金」定位;立法推進日 BTC 日內逆勢收紅 2%,創 $120k 近高
  • 若條文最終黏入 NDAA(國防授權法),基金經理把 BTC 納入「政策風險最低」清單,長期資金配置比例有望上修。
  1. 自托管生態
  • 硬體錢包與多簽服務(Ledger、Trezor、Casa):自托管敘事被「反監控」正名,7 月上半月出貨年增 42%。

三案若一併落地,將形成「合規穩定幣 → 交易所/DeFi 歸位 → 去中心化資產護城河」的連鎖升級。對投資人而言,佈局邏輯可由穩定幣基礎設施(現金流)向上疊加 DeFi 收益層,最外圈再配抗審查資產作防禦,但須注意立法仍存黨派變數與細則風險。


法案過關的三種劇本

  1. 拆包各自表決:GENIUS 率先落地 → 穩定幣進主流支付,銀行加速發行「代幣化存款」。
  2. 打包一次過:產業一夕明朗,估計釋放 5 000 億美元 機構部位,DeFi、RWA 同步起飛。
  3. 再度流案:政治不確定持續到 8 月休會,市場短線修正,但敘事仍在。

最後

今年夏天的「Crypto Week」不是單純的加密利好,而是美元金融基礎設施數位化 的分水嶺:

  • GENIUS 讓穩定幣正式成為「Programmable US Dollar」
  • CLARITY 替資本市場畫出一致監管規則
  • Anti-CBDC 則確保「去中心化價值觀」在政策框架有一席之地

不論法案最終走向如何,監管明朗化已是全球共識。

對開發者、投資人、甚至傳統金融機構而言,下一回合的競爭重點,將從「能不能做」轉向「誰能做得最快、做得最好」。